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致富技术 > 正文
    购物车
    0

    韦裕廉:37载追梦,为让农民“多收三五斗”

    信息发布者:liusing2002
    2018-09-13 09:54:32    来源:玉林新闻网-玉林晚报   转载


     

    韦裕廉在田间观察水稻长势。


    1983年,韦裕廉在日本考察学习。


    在杂交水稻育种研究领域,他是一个传奇。他默默耕耘了37年,先后育成和推广多个优良品种,获得过国家级、省级多个奖项, 1992年被评为广西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他就是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原农科所)总农艺师,高级农艺师韦裕廉。这位已经83岁的老人,至今仍没有放下育种事业,每年都到五彩田园的杂交水稻种植示范基地参加相关活动,“希望还能为育种事业做些什么。”他说。

    退而不休,楼顶上育稻种

    韦裕廉出生于1935年,今年已83岁,但他思维依然敏捷,记忆力也很好,说起他过去育种的任何一段经历,都可以清楚地讲出当时的天气冷热程度。

    “2002年,由于天气太热,最终没能在自家的楼顶做出什么新成果。”韦裕廉在1998年从农科所延迟了3年退休,“其实也没真正退,只是单位考虑到我身体的原因,让我在家工作,不必天天到单位。”

    1999年,韦裕廉把自家的楼顶用黑色的丝网围盖起来,买了100个花盆育起稻种来。“花盆的泥土全都是我和家人从一楼挑到六楼的。”韦裕廉说,他那时决心很大,决意要做出一番成绩来。“一辈子都做着育种这个事儿,一旦放下来,心里反而闲得慌。”

    韦裕廉说,那时他和一个同样已经退休的同事相邻而居,楼顶连在一起,育种其实是他和同事一起做的。“两家楼顶用黑丝网围盖起来,变成一片绿油油的‘水田’”。但最终,两人一起连干了3年,由于天气太热,没有成功。“一到夏天,气温达到30多℃,又是在楼顶,水稻长得不好。”

    “本来还想坚持下去,一场大病让我不得不最终放弃了。”2002年,韦裕廉因心脏问题住院,他的育种工作被迫放停。谈起那段经历,韦裕廉仍带着深深的遗憾。

    四年海南育种,成功筛选出2号恢复系

    1970年冬,韦裕廉带队到海南进行南繁选育工作。1971年春水稻成熟的时候,专门到三亚南湖农场袁隆平的南繁基地参观学习,并引回了C系、W系两个自然不育株回来,从此开始杂交水稻组合的选育工作,并组织成立了水稻杂交优势应用研究组。

    “1970年-1974年几年间,除了1971年留在单位之外,其余四年每年冬季都要到海南参加南繁育种工作。”韦裕廉说,他参加的是由袁隆平任组长的全国籼型杂交水稻优势利用研究协作组,利用海南岛的有利条件,南繁北育,协作攻关,进行一年三个杂交世代的选育工作。

    “那时我们住在田头搭建的茅屋,睡的是树条床,吃的是自己从家里带来的菜干,生活条件非常艰苦。”韦裕廉说,在水稻开花时,每天下午、晚上都必须提取稻穗放在床头,到了晚上就着煤油灯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第二天继续循环杂交。

    这样一干就是四年。“一年才能回一次老家。”韦裕廉说,那时妻子在老家带孩子,由于长久没回家,连孩子都不认识他,回到家抱孩子时,孩子被吓得哇哇大哭。

    一分辛苦一分收获。“1973年夏季水稻三系配套成功,玉林市农科所成为首先发现IR24恢复系的单位之一。”1973年,韦裕廉和同事们成功地筛选出野败不育系的强恢复系IR24(2号恢复系),实现了我国水稻三系配套,1978年分别获全国科学大会和广西科学大会优秀科技成果奖。

    “老人家一生都放不下育种事业”

    “现在他还经常到五彩田园杂交水稻种植示范基地做研究,这个习惯一直没变。”说起韦裕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周国列由衷地敬佩。他说,前年,老人家打算带单位的同事到湖南拜访袁隆平,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成行。今年7月,听说袁隆平要来五彩田园的杂交水稻种植示范基地参观考察,韦裕廉连夜整理了几千字的材料,准备向袁隆平作介绍,可惜,后来又因袁隆平身体的原因,最终没来。

    “老人家一生都放不下育种事业。”周国列说,平时单位遇上什么技术难题,他都会回去协助解决。“他有什么新的想法,也会向单位汇报。平时没事,还喜欢回到单位指导年轻的同事,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他们。”

    选育推广优质水稻组合,促进粮食增产

    韦裕廉在育种事业上,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做出了不俗的成绩。1965年和1966年他参加了广东潮汕式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两年跟班田分别达到亩产777.7斤和795.6斤,超过潮汕式栽培年平均亩产;1967年在北流新圩何村蹲点办高产样板田,推广良种广选3号、珍珠矮等品种获得增产丰收。

    在此后的杂交水稻良种选育工作中,韦裕廉先后育成和推广了汕优32选、汕优18、汕优玉83、博优175、博优212、特优18等组合。特别是博优175、特优18两个组合穗大粒多、耐肥抗倒、产量高,是当时玉林地区早、晚造的主栽组合,对地区粮食增产增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另外,他参加的云南稻种资源考察和广西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研究,分别获农业部一等奖和广西水利厅一等奖。同时还参加水稻三系亲本提纯复壮、杂交水稻制种、销售等工作,为杂交水稻生产提供优质种子和成功的技术经验。

    1983年,韦裕廉被评为自治区先进工作者,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当年还远赴日本熊本县考察学习;1988年当选自治区第七届人大代表;1992年被评为广西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韦裕廉编写了《杂交水稻高产制种技术》和《玉林地区水稻品种资源调查报告》等学样资料,其中《杂交水稻高产制种技术》还被作为早期培训班教材。

    原标题:水稻育种专家韦裕廉:37载追梦,为让农民“多收三五斗”记者 王耀前

    2周年庆.jpg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